招标机构如何开启通向“互联网+”的大门
时间:2015-07-06

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深刻改造进行得如火如荼, 招标却似乎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但随着 2013 年 2 月《电子招标投标办法》颁布,电子招投标开始受 到广泛关注。2015 年 7 月,按照市场化、专业化方 向大力发展电子招投标写进国家“互联网+”的重 点行动计划,市场的情绪愈发高涨。然而,很多人 对电子招投标,对“互联网+招投标”还有不少疑惑, 不知道该不该动手去搞电子招投标,有些人的认识 明显存在偏差,还有一些人已经付诸行动,却发现 不像当初设想的那样顺利。

本文的目的是总结笔者十多年来从事招标业务、 建设运营电子招投标平台,还有深度参与国家电子 招投标顶层设计的经验和思考,谈一谈自己对互联 网以及“互联网+招投标”的理解,希望厘清一些 认识,为已在着手实践或者准备发展电子招投标的 人士提供一些借鉴。

一、如何理解互联网与“互联网+”

1、互联网是什么?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信息 高速公路,成为了社会的基础设施,如同蒸汽机、电、 高铁一样,提高了生产力,解放了人们更多的时间 用于完成更多的工作,给生产与生活带来巨大的便 利,同时激发许多新生事物。

2、“互联网+”是什么?

“互联网+”是互联网融合传统商业,并将其 改造成具备互联网属性的新商业模式的一个过程。“互联网+”已经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正 在发展成为互联网+ 360 行。当前大众耳熟能详的 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 都是“互联网+”的杰作。

3、我眼中的“互联网+”

本人将互联网的发展分为三个层次或三个阶段:

1)互联网工具:将互联网作为工具使用,提高 效率、降低成本。人们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跟商 业内容结合起来,创造一种全新的作业模式。如电 子招投标本身具备工具的特性,它是信息技术、网 络技术与招投标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在任何时间、 地点完成投标、开标和评标,节省时间和费用。如 互联网云端通知工具,它可以把业务员从打电话等 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工作效率。

2)互联网化:“+互联网”,把互联网作为一 种渠道。商业生产者、服务提供商利用互联网改变 运营流程,如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进行网络 营销等,如招标代理机构利用互联网进行推广以承 揽业务。

3)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长期发展 中,很多互联网企业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及数据,足以让他们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法论:他们用 互联网重构产业要素、改造传统行业、创新商业模 式和价值观,去掉不必要的环节,减掉不必要的资 源消耗,削减组织中多余的架构层级。该方法论就 可看作互联网思维。如利用微信、QQ 群与同事、招 标人进行直接沟通,去掉中间环节、减少管理层次。 典型的互联网思维有雷军七字诀“专注、极致、口 碑、快”,也有诸如生态思维、平台思维、免费思维、 跨界思维等。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企业总结出来的, 更适合线上的商业模式,对传统企业在线下经营不太 适合。所以传统的纸质招标业务不太适合整体嫁接互 联网思维。

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的第一步是了解互联 网,而要了解互联网,首先是了解互联网思维,然后 再结合实际情况以终为始,站在未来看现在,积极开 展探索和尝试。

二、互联网+招投标

1、招标的本质是什么?

招标活动的本质是获取和处理信息,促进降低交 易成本。这里的信息包括招标人的需求、招标标的物 信息、潜在投标人信息、合同文本、价格信息、中标 人后评估信息、法律和商务知识等。

2、互联网能解决什么?

人们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大大加快信 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和流转,从而促进交易成本的 下降。由此可见,互联网能以极高的效率帮助招标从 业人员解决招标的本质问题。

3、互联网+招投标

招投标与互联网的结合,首先是在工具层面进 行,已经、正在、或将进入以下发展阶段:

1)1.0 时代:互联网+信息

建设运营信息发布平台,完成招标公告发布、中 标候选人公示等信息公开活动。2000 年前后该类平 台纷纷登台。在这个阶段,中国与欧美发达体几乎 同时起步,中国的 chinabidding.com 和 chinabidding. com.cn 就是诞生在这个时期。

2)2.0 时代:互联网+业务管理

部分企业将部署在局域网(内网)的招标业务管 理系统进行互联网化,即把招标业务管理系统部署到 互联网(外网)。虽然售标、投标、开标和评标等环 节还是使用纸质文件,但招标机构的内部管理大都是 借助互联网,在信息系统内完成。

例如,本人曾经担任董事总经理的宝华招标从 2003 年开始就在着手这项工作,到 2007 年基本实现 “互联网+业务管理”,在系统内完成几乎全部业务 管理活动,包括招标任务管理、招标文件管理、开标 管理、评标管理、异议管理、异常管理等业务管理 功能。模板管理、费用管理、审批管理、决策管理、 权限管理等运营管理功能,也是在系统当中生成各类 文本和表单。系统还建有招标人库、投标人库、招标 文件库、专家库、价格库等信息资源库,实现了全公 司的知识共享、统一管理。

3)3.0 时代:互联网+交易

在实现招投标业务管理和运营管理互联网化的 基础上,通过互联网完成招标投标各方当事人之间的 交互,包括售标、投标、开标和评标、澄清及回复、 异议及答复、签订合同等。

到了这个阶段,招标机构可以充分利用真实交易 产生的数据,挖掘分析形成平台的 BPI 指数、招标 采购经理人指数等微观和宏观决策信息。

我国在这个方面已经明显落后于欧美、韩国等发 达经济体,2013 年《电子招标投标办法》颁布以来已有加速发展的趋势,但受制于地方政府部门的态度 等因素,目前的实质性进步还不算太大。

4)4.0 时代:互联网+交易后服务

招标机构的服务通常是止于发出中落标通知书, 但将来可以向后延伸,将合同履行情况及时记录在 案,对中标人进行交易后评估,并将信息及时反馈至 投标人库。中标人履约可能需要保险、仓储、运输、 资金等服务,招标机构可与相应的服务商进行对接, 获得新的收入。

4、招投标“务联网”平台生态的形成

“互联网+招投标”的发展最终将形成各类人员 和服务的互联,形成“务联网”平台生态。在此平台 生态中,招标人在互联网上寻找招标代理机构;招标 代理机构通过平台、微信、QQ 等互联网营销手段进 行推广;招标代理机构通过互联网寻找标的物对应的 专业招标从业人员;部分招标从业人员犹如“e 代驾” 的司机、“猪八戒”网的设计师,专职或兼职通过平 台提供服务;招标从业人员在互联网分享招标文件等 信息;利用互联网实现评标专家和评标场地等资源的 分享和利用。

招投标的信息依法逐步在互联网上公开,平台建 立和完善市场主体的信用评价机制,促进市场主体 的自律。监督部门被动地做出改变,逐步抛弃传统 的监督手段,甚至打破目前项目属地化的监管格局, 政府更多地以提供公共服务加事后监督的方式,推动 招投标的公平、公正发展,以适应“互联网+招投标” 带来的巨变。

三、当下招标机构如何拥抱“互联网+招投 标”

现阶段招标机构实现“互联网+ ”,有单点切 入和整体应用两种策略。所谓单点切入,即在部分环节实现互联网运作,具体而言就是寻找招标业务当中 不受外部环境控制或影响的环节先切入,如使用招标 通知云端工具,或者在系统内完成招标业务的前三 步(招标文件编制、发公告、卖标书)。整体应用, 指的是全部功能一次性部署到位、全面应用。整体应 用有以下两条实现途径:

1、自己建平台 自建平台就是一家或几家招标机构自行招聘 IT 人才或与从事电子招投标软件开发的单位合作建设 运营平台。股东单位将系统需求提全、提细、提透是 平台顺利推行的前提,IT 人员充分理解和实现需求 是平台功能具备良好的适用性、完备性、便捷性的关 键。招标机构如果从来没有互联网招投标的经验,很 难全面而又正确把握需求,因此软件公司的选择尤其 重要,而且在资金和时间投入方面要有充分的估计。

在这种模式下,平台的用户通常仅限于作为股东 单位的招标机构,较难推广到其他非股东招标代理 机构,因为客户、业务、人员等信息都在系统当中, 非股东单位自然会有同业竞争的顾虑,因此除非招标 人提出硬性要求,否则它们不会使用这种平台。

2、加入第三方平台

招标机构为了拥抱互联网,成为颠覆传统招标业 务大潮的弄潮儿,但又希望减少自建平台的投入和风 险,那么还有另外一条途径:加入不从事招标代理业 务的第三方平台。

目前市场上有不止一个第三方平台可供选择。那 么是不是任何一个第三方平台,都可以很好地支撑招 标机构向互联网转型?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市场上从 来都是鱼龙混杂,在一个刚刚兴起的市场上尤其会良 莠不齐,选择不慎很有可能导致错失良机。

以笔者多年领导建设电子招投标以及借调至国家发展改革委专职负责推进电子招投标,从而在此过 程中考察过大量电子招投标平台的经验来看,在选择 在第三方平台时应该重点考量以下几个要素:

1)平台运营核心成员的专业水平:他们是否有 在专业招标机构任职的经历,是否专注于电子招投标 软件研发,建设的电子招投标平台有多少得到了全面 的应用,团队里有没有互联网产品经理。以己昏昏, 使人昭昭,是难以有好结果的。

2)平台的成熟度:平台是否已有多家招标机构 使用,是否有大量的项目在平台上跑通、跑对、跑顺, 招标机构的个性化需求能否实现。任何一个平台的成 熟都需要一个过程,在刚投运时一定有许多功能需要 完善、变更项,甚至有不少 bug(缺陷)。如果平台 还是第一代产品,招标机构千万要慎重,务必仔细考 察。

3)平台服务人员的运营经验:他们能否熟练辅导招标业务人员、管理人员、投标人和评委正确操作 系统,及时解决系统应用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人们 刚接触一个新事物,通常都会有排斥甚至恐惧情绪, 为了保证系统得到各方的接受,顺利运行,客服人员 的指导非常重要。

 以上是基于本人及团队在多年“互联网+招投 标”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和理解,随着持续不断的 深入探索,将来会有更多的发现,有些观点可能需要 加以修正,但对未来和新生事物的认识,永远是未知 远远大于已知,对于“互联网+招投标”的认识和实 践也不例外。

只有招投标同仁们一起往前走,坚持往前走,才 能看到沿途更美的风景,才能在拐过某一个弯之后, 看到平坦的大道豁然出现在我们眼前!

联系我们Contact Us关闭